在线时间:8:00-16:00
迪恩网络APP
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扫描二维码
关注迪恩网络微信公众号
冒泡和快速排序都属于交换类排序,所谓交换排序是指借助数据元素之间互相交换进行排序的方法。 冒泡排序法是一种最简单的交换类排序方法,它是通过相邻数据的交换逐步将线性表变成有序。 冒泡排序(BubbleSort)的基本概念是: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,将小数放在前面,大数放在后面。 即在第一趟: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。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,如此继续,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。至此第一趟结束,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。 在第二趟: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(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,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),将小数放前,大数放后,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(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), 第二趟结束,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(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)。如此下去,重复以上过程,直至最终完成排序。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,大数往后放,相当于气泡往上升,所以称作冒泡排序。 参考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54413.htm 图来自:http://www.cppblog.com/guogangj/archive/2009/11/13/100876.html Go 语言实现 fund BubbleSort(values[]int){ flag:=true
for i:=0;i<len(values)-1;i++{ flag=true
for j:=0;j<len(values)-i-1;j++{ if values[j]>values[j+1]{ values[j],values[j+1]=values[j+1],values[j] flag=false
}
}
if flag==true{ // 如果已经顺序对了,就不用继续冒泡排序了。 break }
}
} 这里对算法又做了一次演化,如果发现顺序已经排序好了,就不用再排序了。 快速排序法快速排序(Quicksort)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。由C. A. R. Hoare在1962年提出。它的基本思想是: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,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,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,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,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。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[0]……A[N-1],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(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)作为关键数据,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,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,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。值得注意的是,快速排序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,也就是说,多个相同的值的相对位置也许会在算法结束时产生变动。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: 下面是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9016.htm?func=retitle 用动态图描述的快速排序的算法逻辑。 来自 http://www.cppblog.com/guogangj/archive/2009/11/13/100876.html 描述快速排序的算法逻辑。
Go 语言实现 package qsort
func quickSort(values []int,left,right int){ temp:=values[left]
p:=left
i,j:=left,right
for i<=j{ for j>=p && values[j]>=temp{ j--
}
if j>=p{ values[p]=values[j]
p=j
}
for i<=p && values[i]<=temp{ i++
}
if i<=p{ values[p]=values[i]
p=i
}
}
values[p]=temp
if p-left>1{ quickSort(values,left,p-1) }
if right-p>1{ quickSort(values,p+1,right) }
} fund QuickSort(values []int){ quickSort(values,0,len(values)-1) } 借鉴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F%AB%E9%80%9F%E6%8E%92%E5%BA%8F
参考: http://www.ruanyifeng.com/blog/2011/04/quicksort_in_javascript.html http://caterpillar.onlyfun.net/Gossip/AlgorithmGossip/QuickSort1.htm#Java http://www.cnblogs.com/morewindows/archive/2011/08/13/2137415.html http://blog.csdn.net/touch_2011/article/details/6784639 http://www.cppblog.com/guogangj/archive/2009/11/13/100876.html
|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