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设为首页
  • 点击收藏
  • 手机版
    手机扫一扫访问
    迪恩网络手机版
  • 关注官方公众号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
    公众号

R语言机器学习:caret包使用及其黑箱模型解释(连续变量预测) ...

原作者: [db:作者] 来自: [db:来源] 收藏 邀请

作者:黄天元,复旦大学博士在读,目前研究涉及文本挖掘、社交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等。希望与大家分享学习经验,推广并加深R语言在业界的应用。
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
caret包是R语言通用机器学习包之一,能够在统一框架下使用各种不同的模型,从预处理、建模到后期的预测、评估都有非常友好的函数封装。新近学习的DALEX包是给黑箱提供模型解释性的利器。事实上,它不仅仅针对黑箱模型,它能够面向所有模型给出表现的评估、变量的重要性等有价值的信息。本文依照官方文档,尝试习得通用的DALEX解释caret包生成模型的套路。

1 包的载入与数据导入

安装三个包。

library(pacman)
p_load(DALEX,caret,tidyverse)

观察我们要使用的目标数据:

apartments %>% as_tibble

# A tibble: 1,000 x 6
m2.price construction.year surface floor no.rooms district
<dbl> <dbl> <dbl> <int> <dbl> <fct>
1 5897 1953 25 3 1 Srodmiescie
2 1818 1992 143 9 5 Bielany
3 3643 1937 56 1 2 Praga
4 3517 1995 93 7 3 Ochota
5 3013 1992 144 6 5 Mokotow
6 5795 1926 61 6 2 Srodmiescie
7 2983 1970 127 8 5 Mokotow
8 2346 1985 105 8 4 Ursus
9 4745 1928 145 6 6 Srodmiescie
10 4284 1949 112 9 4 Srodmiescie
# ... with 990 more rows

2 使用caret包迅速建模

这里,以m2.price作为响应变量,其余所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,进行建模。尝试模型包括:随机森林、GBM和神经网络。其中,随机森林设置树的数量为100,GBM使用默认设置,神经网络在预处理的时候要进行中心化和标准化,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500次,使用线性输出单元,并设置网格对超参数进行优化的选项(这里用了两个隐藏层,权重衰减参数设为0,只设置了一个值,没有用网格去优化)。代码如下:

#下面这串代码的运行可能要等待一段时间

set.seed(123)
regr_rf <- train(m2.price~., data = apartments, method="rf", ntree = 100)

regr_gbm <- train(m2.price~. , data = apartments, method="gbm")

regr_nn <- train(m2.price~., data = apartments,
method = "nnet",
linout = TRUE,
preProcess = c('center', 'scale'),
maxit = 500,
tuneGrid = expand.grid(size = 2, decay = 0),
trControl = trainControl(method = "none", seeds = 1))

3 对模型进行解释

这里直接利用DALEX包的explain函数对三个模型进行解释性分析。需要注意的是,做这个分析需要包含4个信息:1.模型信息;2.标签信息(如果没有,会自动从模型抽取);3.验证数据集;4.验证数据集中哪个是响应变量。代码如下:

data(apartmentsTest)

explainer_regr_rf <- DALEX::explain(regr_rf, label="rf",
data = apartmentsTest, y = apartmentsTest$m2.price)

explainer_regr_gbm <- DALEX::explain(regr_gbm, label = "gbm",
data = apartmentsTest, y = apartmentsTest$m2.price)

explainer_regr_nn <- DALEX::explain(regr_nn, label = "nn",
data = apartmentsTest, y = apartmentsTest$m2.price)

建模可能很久,但是解释性验证是非常快的,直接是黑箱的映射关系。

4 模型表现

对模型的表现,需要进行分析:

mp_regr_rf <- model_performance(explainer_regr_rf)
mp_regr_gbm <- model_performance(explainer_regr_gbm)
mp_regr_nn <- model_performance(explainer_regr_nn)

我们看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:

mp_regr_rf

这是样本的残差分布情况,让我们对这个分布进行可视化(累计残差分布图):

plot(mp_regr_rf, mp_regr_nn, mp_regr_gbm)

这个图的正确解释方法是,少数的样本(离群点)贡献了大量的残差(与真实值的偏差)。如果线在上面,那么大量的样本残差都很大,此图表明GBM模型大部分样本的残差都比较小,而神经网络很多样本的残差都比基于树模型的高。让我们采用另一种可视化方法:

plot(mp_regr_rf, mp_regr_nn, mp_regr_gbm, geom = "boxplot")

高下立判,红点为均值,箱线图则为分位数。

5 变量重要性分析

需要看每个模型中,不同变量对于模型预测的相对重要性,可以用如下方法。

vi_regr_rf <- variable_importance(explainer_regr_rf, loss_function = loss_root_mean_square)
vi_regr_gbm <- variable_importance(explainer_regr_gbm, loss_function = loss_root_mean_square)
vi_regr_nn <- variable_importance(explainer_regr_nn, loss_function = loss_root_mean_square)

plot(vi_regr_rf, vi_regr_gbm, vi_regr_nn)

损失函数使用的是RMSE,这里解释为:如果模型少了这个变量,将会给响应变量的预测值带来多大影响?

6 变量解析

6.1 连续型变量解析

Partial Dependence Plots (PDP),是解释单个连续型解释变量与响应变量关系的方法。专门有相关的包和论文描述这个方法的机理,详情请去找pdp包的官方文档。比如我们想要研究房屋建筑年份(construction.year)对响应变量房价的影响,我们这样做:

pdp_regr_rf 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rf, variable =  "construction.year", type = "pdp")
pdp_regr_gbm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gbm, variable = "construction.year", type = "pdp")
pdp_regr_nn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nn, variable = "construction.year", type = "pdp")

plot(pdp_regr_rf, pdp_regr_gbm, pdp_regr_nn)

从随机森林和GBM模型可以看出来,建筑年份与放假具有非线性关系。特别老的房子和新建的房子房价都很贵,但是40年代到90年代的房子则价格较低。不过,神经网络模型不能很好地捕捉这个规律。 此外,还有一种方法称为Acumulated Local Effects (ALE),是为了解决变量相关性的问题设计的,本质上是PDP方法的延伸。实现方法如下:

ale_regr_rf 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rf, variable =  "construction.year", type = "ale")
ale_regr_gbm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gbm, variable = "construction.year", type = "ale")
ale_regr_nn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nn, variable = "construction.year", type = "ale")

plot(ale_regr_rf, ale_regr_gbm, ale_regr_nn)

6.2 离散型变量解析

对于离散型变量,DALEX包目前的解析方法是调用了factorMerger包的mergeFactors函数。

mpp_regr_rf 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rf, variable =  "district", type = "factor")
mpp_regr_gbm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gbm, variable = "district", type = "factor")
mpp_regr_nn <- variable_response(explainer_regr_nn, variable = "district", type = "factor")

plot(mpp_regr_rf, mpp_regr_gbm, mpp_regr_nn)

这个方法的本质是根据响应变量的分布对单个因子变量进行聚类。就上面这个图而言,我们可以看到,对于不同地区的房价是不同的,可以明显分为6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往期精彩: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专题导读
上一篇:
【R语言】迫松分布估计--判断是否符合迫松分布发布时间:2022-07-18
下一篇:
(二)R语言的数据类型发布时间:2022-07-18
热门推荐
热门话题
阅读排行榜

扫描微信二维码

查看手机版网站

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

139-2527-9053

在线客服(服务时间 9:00~18:00)

在线QQ客服
地址: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创智工业园
电邮:jeky_zhao#qq.com
移动电话:139-2527-9053

Powered by 互联科技 X3.4© 2001-2213 极客世界.|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