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时间:8:00-16:00
迪恩网络APP
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扫描二维码
关注迪恩网络微信公众号
之前一直只是在写小程序脚本工具,几乎不会对异常和错误进行控制和处理。 随着脚本结构和逻辑更复杂,脚本输出结果的准确性验证困难,同时已发布脚本的维护也变得困难。所以也开始考虑引入异常处理和测试工具的事情。 不过好像R语言的异常处理似乎有些辣鸡?查了下资料和try的文档说明,感觉说的并不清楚。 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,对R语言异常处理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,留档作为参考。至于测试工具的问题,后续还是再考虑下。 文章链接:R语言-处理异常值或报错的三个示例 原文参考了以下几个网页: http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14059657/how-to-skip-an-error-in-a-loop http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8093914/skip-to-next-value-of-loop-upon-error-in-r-trycatch (这个链接里还连接了非常多的关于R语言异常处理)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本人的分割线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在开始之前,或许应该参考一下其他语言里面的异常处理机制。 先奉上Java方面的参考资料:深入理解java异常处理机制
除了第4点,其他基本无参考意义。因为R已经将比较底层的东西给隐藏起来,异常(运行时异常、编译异常等)方面的资料也缺少(cran文档库也没有很具体的信息)。所以这里只参考第四点,讨论处理异常机制。 R语言处理异常机制: 异常的处理分为抛出异常和捕捉异常。 抛出异常:当一个方法出现错误引发异常时,方法创建异常对象并交付运行时系统,异常对象中包含了异常类型和异常出现时的程序状态等异常信息。 虽然不确定R中是否存在运行时系统这个概念,但是其他地方的描述,应该是跟Java的异常是一致的。 捕捉异常:
如果tryCatch中调用的语句产生一个错误,它会执行一个以error为参数的函数,并返回这个函数的值。以error为参数的函数,需要将错误本身作为一个参数(这里称之为e),但是我们可以不对它做任何操作。 当然,我们也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try语句。选择哪个基于各自的喜好。 假如你的语句产生一个错误,try会返回一个类型为try-error的对象,并将其信息输出至屏幕(若silent=FALSE)。
===== 0524 更 ======== http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8093914/skip-to-next-value-of-loop-upon-error-in-r-trycatch 使用tryCatch需要知道很关键的一点: tryCatch会返回一个对象。见如下代码: x <- tryCatch(stop("Error"), error = function(e) e) class(x) "simpleError" "error" "condition" 如果在tryCatch中存在一个error,则这个返回的对象会继承error类。我们可以通过inherit函数来检验类继承。 另: 在tryCatch中的参数 error = function(e) e 是什么意思呢? 这有点难到我了。文档中也没有看到很好的解释。这当中的过程是,这个参数会捕获你在tryCatch中的代码表达式产生的任何error信息。假如捕获到error,它则将返回的值作为tryCatch的值(记住tryCatch会返回一个对象)。文档中将其称为calling handler。在 error = function(e)中的e, 就是你代码表达式中的错误信息。 关于在循环代码中使用next: 程序性编程中认为使用next不太好。所以假如想要在for循环中去掉next,可以考虑:
for (i in 1:39487) { #ERROR HANDLING possibleError <- tryCatch( thing(), error=function(e) e ) if(!inherits(possibleError, "error")){ #REAL WORK useful(i); fun(i); good(i); } } #end for ======= 果然不只是我对tryCatch的文档云里雾里.... ================ 参见:Using R — Basic error Handing with tryCatch() 在开始之前,我们先了解下异常处理中的相关函数列表。以下是这方面函数的最精简的列表了:
还有其他与异常处理相关的函数,不过以上这些已经足够我们了解R的异常处理了。 R 异常处理与 JAVA中的try-catch-finally机制不同 如果你注意到的话,R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和其他大多数语言都不一样。 Java、Python和C以及其他在此维基页面(Exception handling syntax)上提到的语言,都使用语言语句(即关键字)来实现try-catch-finally。但R就特立独行,它使用一个函数来实现.... 不过如果你代码写的好的话,tryCatch()函数其实看起来和其他语言的try-catch语法差不多。上代码: result = tryCatch({ expr }, warning = function(w) { warning-handler-code }, error = function(e) { error-handler-code }, finally = { cleanup-code } 在tryCatch()中,可以处理两种情况:'warnings' 和 'errors'.要理解每一块代码的意义,关键是要清楚代码的运行状态与作用域。以下节选自?tryCatch文档: If a condition is signaled while evaluating ‘expr’ then [...] control is transferred to the ‘tryCatch’ call 'expr'一次执行一行,直到遇到'condition',然后程序执行会完整地转移给handler。 代码能比文字表达更多信息。文末的独立R脚本展现了一个健壮的异常处理系统的各种特性:
复制粘贴文末的脚本,使其可执行,并使用以下命令执行: $ chmod +x tryCatch.Rscript $ ./tryCatch.r 1 $ ./tryCatch.r 0 $ ./tryCatch.r a $ ./tryCatch.r $ ./tryCatch.r warning $ ./tryCatch.r error $ ./tryCatch.r suppress-warnings 注意当'suppress-warnings'时发生了什么。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知道的,关于这个实验脚本的信息:
以下是tryCatch.Rscript范例脚本。Hope You enjoy Error handling. #!/usr/bin/env Rscript # tryCatch.Rscript -- experiments with tryCatch # Get any arguments arguments <- commandArgs(trailingOnly=TRUE) a <- arguments[1] # Define a division function that can issue warnings and errors myDivide <- function(d, a) { if (a == 'warning') { return_value <- 'myDivide warning result' warning("myDivide warning message") } else if (a == 'error') { return_value <- 'myDivide error result' stop("myDivide error message") } else { return_value = d / as.numeric(a) } return(return_value) } # Evalute the desired series of expressions inside of tryCatch result <- tryCatch({ b <- 2 c <- b^2 d <- c+2 if (a == 'suppress-warnings') { e <- suppressWarnings(myDivide(d,a)) } else { e <- myDivide(d,a) # 6/a } f <- e + 100 }, warning = function(war) { # warning handler picks up where error was generated print(paste("MY_WARNING: ",war)) b <- "changing 'b' inside the warning handler has no effect" e <- myDivide(d,0.1) # =60 f <- e + 100 return(f) }, error = function(err) { # error handler picks up where error was generated print(paste("MY_ERROR: ",err)) b <- "changing 'b' inside the error handler has no effect" e <- myDivide(d,0.01) # =600 f <- e + 100 return(f) }, finally = { print(paste("a =",a)) print(paste("b =",b)) print(paste("c =",c)) print(paste("d =",d)) # NOTE: Finally is evaluated in the context of of the inital # NOTE: tryCatch block and 'e' will not exist if a warning # NOTE: or error occurred. #print(paste("e =",e)) }) # END tryCatch print(paste("result =",result))
|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