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时间:8:00-16:00
迪恩网络APP
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扫描二维码
关注迪恩网络微信公众号
(一) 首要概念要理清: 1. 在lua中,函数是一种"第一类值",他们具有特定的词法域."第一类值"表示在lua中函数与其他传统类型的值(例如数字和字符串)具有相同的权利. 2. 函数可以存储到变量中(无论全局变量还是局部变量)或table中,可以作为实参传递给其他函数,还是作为其他函数的返回值; 3. "词法域"是指:一个函数可以嵌套在另一个函数中,内部的函数可以访问外部函数中的变量; 一个语言如果支持闭包,那么通常都会具有第2点和第3点的特性.下面给出lua中创建函数的一个例子: -- 一个函数定义实际就是一条赋值语句 foo = function(x) return 2*x end -- 使用"语法糖"简化 function foo(x) return 2*x end -- 高阶函数:接受另一个函数作为实参,如下sort接受一个匿名函数 table.sort(tbl, function(a, b) return (a.name > b.name) end) (二) closure(闭合函数) 1. 考虑如下函数: names = {"Peter", "Paul", "Mary"} grades = {Mary = 10, Paul = 7, Peter = 8} function sortbygrade(names, grades) table.sort(names, function(n1, n2) return grades[n1] > grades[n2] end) end 上面代码中,传递给sort的匿名函数可以访问参数grades,而grades是外部函数sortbygrades的局部变量.在这个匿名函数内部,grades既不是全局变量也不是局部变量,将其称为一个"非局部的变量(non-local variable, 也叫upvalue)".lua通过closure来处理内部函数访问upvalue:一个closure就是一个函数加上改函数所需访问的所有"非局部变量upvalue". 2. 非局部的函数 函数作为"第一类值",也可以存储在table的字段中和局部变量中.只要将一个函数存储到一个局部变量中,即得到一个"局部函数". 在定义递归的局部函数时,需要注意下面的情况: local fact = function(n) if n == 0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n*fact(n-1) -- 错误 end end 当lua编译到函数中调用fact(n-1)的地方时,由于局部的fact尚未定义完毕,因此这句表达式其实是调用了一个全局的fact,而非此函数自身.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先定义一个局部变量,然后再定义函数本身: local fact fact = function(n) if n == 0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n*fact(n-1) end end 现在函数中的fact调用就表示了局部变量.即使在函数定义时,这个局部变量的值尚未完成定义,但之后在函数执行时,fact则肯定已经拥有了正确的值. 当lua展开局部函数定义的"语法糖"时,并不是使用基本函数定义语法.而是对于局部函数定义: local function foo(<参数>) <函数体> end lua将其展开为: local foo foo = function(<参数>) <函数体> end 因此,使用这种语法来定义递归函数不会产生错误: local function fact(n) if n == 0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n*fact(n-1) end end 当然,这个技巧对于间接递归的函数而言是无效的.在间接递归的情况中,必须使用一个明确的前向声明: local f, g -- 前向声明 function g() <一些代码> f() <一些代码> end function f() <一些代码> g() <一些代码> end 注意,别把第二个函数定义写为"local function f". 如果那样的话,lua会创建一个全新的局部变量f,而将原来声明的f(函数g中所引用的那个)置于未定义的状态. (三) 尾调用(proper tail call) 当一个函数调用是另一个函数的最后一个动作时,该调用才算是一条"尾调用".如下: -- 正确的尾调用 function f(x) return g(x) end -- 不是尾调用, 还需要丢弃g返回的临时结果 function f(x) g(x) end -- 不是, 必须做一次加法 return g(x)+1 -- 不是, 必须调整为一个返回值 return x or g(x) -- 不是, 必须调整为一个返回值 return (g(x)) 当f调用完g之后就再无其他事情可做了.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,程序就不需要返回那个"尾调用"所在的函数了.所以在"尾调用"之后,程序也就不需要保存任何关于该函数的栈信息了.但g返回时,执行控制权可以直接返回到调用f的那个点上,使得在进行"尾调用"是不耗费任何栈空间.将这种实现称为支持"尾调用消除". 在lua中,只有"return <func>(<args>)"这样的调用形式才算是一条"尾调用". (四) 迭代器和closure 1. 迭代器与Closure: 在Lua中,迭代器通常为函数,每调用一次函数,即返回集合中的“下一个”元素。每个迭代器都需要在每次成功调用之间保持一些状态,这样才能知道它所在的位置和下一次遍历时的位置。从这一点看,Lua中closure机制为此问题提供了语言上的保障,见如下示例: 1 function values(t)
从上面的应用示例来看,相比于while方式,泛型for的方式提供了更清晰的实现逻辑。因为Lua在其内部替我们保存了迭代器函数,并在每次迭代时调用该隐式的内部迭代器,直到迭代器返回nil时结束循环。
1 function ipairs2(a)
该函数返回3个值,第一个为实际的迭代器函数变量,第二个是一个恒定对象,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待遍历的容器,第三个变量是在调用iter()函数时为其传入的初始值。 1 local function iter(a, i)
在迭代器函数iter()中返回了两个值,分别对应于table的key和value,其中key(返回的i)如果为nil,泛型(for)将会认为本次迭代已经结束。下面我们先看一下实际用例,如: 1 function ipairs2(a)
这个例子中的泛型(for)写法可以展开为下面的基于while循环的方式,如: 1 local function iter(a, i)
1 local function getnext(list, node) --迭代器函数。
这里使用的技巧是将链表的头结点作为恒定状态(traverse返回的第二个值),而将当前节点作为控制变量。第一次调用迭代器函数getnext()时,node为nil,因此函数返回list作为第一个结点。在后续调用中node不再为nil了,所以迭代器返回node.next,直到返回链表尾部的nil结点,此时泛型(for)将判断出迭代器的遍历已经结束。 1 local iterator
|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