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时间:8:00-16:00
迪恩网络APP
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扫描二维码
关注迪恩网络微信公众号
家书作为人际交往的方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其间书写的载体和工具几经变化,但长期维持手写的传统,直到20世纪90年代,电话、手机、互联网普及开来,至今短短二十年间,手写家书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,绝大多数人使用了更为便捷的语音通话、视频通话、微信、短信等即时通信工具。但是从家书的功能来看,家书并没有消失,只是变换了形式,所以我们把原来手写的家书称为传统家书,把基于网络的电子通信称为电子家书。与电子家书相比,传统家书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,在格式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,反映出人际交往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。本文作一简要介绍。 一封家书主要由称谓、提称语、起首语、正文、结束语、祝颂语、落款、日期几部分所组成。至迟到魏晋时期,家书的形态基本定型,也就是说这几部分已经较为完备,而且出现了专门供人们写信参考的“书仪”,即写信时所用的套语,在敦煌遗书中就发现了不少这样的“书仪”。到了明清时期,“书仪”逐渐演化成各种各样的“尺牍读本”,就是教人如何写信的教材,其中有书信格式和范文、套语,有的可以直接拿来运用。这时期家书书写的顺序是竖写,从右到左,经魏晋南北朝、隋唐、宋元,直到明清,一直到民国,许多老派的文人仍在使用。 称谓是交流的对象,在家书中非常重要,有自称、对称、他称等,分别有不同的规范。一封家书的开头就是称谓,在早期的家书中,有的称谓写在信末。称谓是最能充分体现礼仪规范的,所以家书格式要求严格。称谓视写信对象不同而不同,包括长辈致晚辈、晚辈致长辈、同辈之间、夫妻之间、友朋之间等,不同的通信对象之间家书格式和礼仪要求有所不同。比如子女称呼自己的父亲,常用的有父亲、父亲大人等,而称呼别人的父亲则用令尊、尊翁、尊翁大人等;称呼自己母亲常用的有母亲、母亲大人、慈母大人等,而称呼别人的母亲则用令堂、尊堂、尊慈等;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用贤夫、夫婿,而丈夫称呼自己的妻子则用荆妻、拙荆等。对父母等尊长,称呼之后往往要加上“金安”、“堂前万福金安”等问安的词语。 提称语位于称谓之后,是用来提高称谓的词语,是对收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,有的还有请收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,如“赐鉴”、“如晤”、“青鉴”等。对于不同的人群,提称语也不一样,比如对于父母等尊长,一般用膝下、尊前、尊鉴、尊右;对于兄弟,一般用手足;对于晚辈,一般用览、青览、收览、收阅、阅悉、知悉;对于教育界,可用讲席、师席、教坛等;对于政界、军界,可用勋鉴、钧座;对于宗教界,可用禅座、慧鉴、智览;对于学者文人,可用文席、史席、著喜、道席;通用的有台鉴、大鉴、惠鉴、伟鉴、阁下、足下、左右、台览、座右等。 晚辈致长辈,写信时讲究较多,应该多说几句。如果收信人是父母、祖父母等尊长,“父母”、“祖父母”等称呼文字要高出正文,称为“抬头”。高出两个字距,称为“双抬”,高出一个字距,称为“单抬”。一般认为,“双抬”比“单抬”更显尊重一些。在文中,为了表示尊重,只要提到父母等尊长,就要换行,也就是始终使尊长处于行首;如果不换行也可以,那就要与下文空一格,不能接着写。在行文中,晚辈自称时,比如“儿”“男”“孙”“甥”等,字体大小不能与正文一样,位置不能居中,应小一点,靠右写,表示谦卑。
20世纪20年代,衡维屏致胞兄家书 起首语,家书有一定的格式和套路。常用的套语有:见字如面。见信如晤。惠书敬悉,情意拳拳。惠书敬悉,迟复为歉。接获手书,快慰莫名。久未谋面,甚为思念。分手多日,别来无恙?得书甚慰,千里面目。时欲入夏,愿自珍重。等等。 正文是一封家书的主体,根据所要叙述的内容,可长可短,比如长辈对晚辈,一般介绍家里的情况,收成、气候、家人身体情况,同时告诫子孙如何与人相处、如何做事,出门在外应注意的事项,还有给在外游子捎带或邮寄的物品、钱两,等等;晚辈对长辈,一般禀告自己在外经商或上学的情况,不外乎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这些方面,与师傅或老师相处的情况,自己的身体状况,下一步打算,对家里人和事情的关心,等等。同辈之间谈论的事情更加广泛一些,比如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勉励,对家人和家事的商议,事业规划、前途畅想、世道艰难,等等。夫妻之间多为丈夫离家在外打拼,妻子在家侍奉公婆,抚养孩子,丈夫在家书中往往表达歉意,关心家庭,问候父母,教导子女,表达对妻子的思念,有的还介绍生意或工作情况,为家人捎带钱物,等等,妻子则在家书中向丈夫汇报家中情形,包括父母尊长的身体状况、子女教育情况,有的谈及家庭关系、邻里关系,有的表达对丈夫的深深思念,有的表达对丈夫长期不归家的不满。总之,正文的内容决定了一封家书的信息量和质量,内容越丰富,其价值越高,反之,流于一般的家长里短,则价值就不高了。正文的写作也体现了家书作者的水平,因为家书的其他部分均有套语可以借鉴,唯有正文必须讲述自己的实情,是否真情实感,是否言之有物,是否文字畅达,必须在正文中才能表现出来。 结束语,如果表示郑重,常用专此、专此布陈、手肃、肃上、手此,手泐等;如果表示仓促,常用匆此、匆匆、匆上。常用套语有:匆此先复,余后再禀。书不尽意,余言后续。纸短情长,不尽依依。近来事忙,恕不多谈。 祝颂语也有现成的格式,包括祝颂词和请安词两部分。祝颂词和请安词最常用的是“此致敬礼”,这是近代以来简化后的用法。此前古体家书常用的祝颂词有此祝、顺祝、顺致、恭祝、恭候、敬颂、即颂、敬请、即请等,请安词则根据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词语,比如用于父母尊长,常用金安、福安、崇安、尊安、颐安、福寿绵绵等;用于全家,常用阖家安好、阖府康乐、阖府清吉、阖第万福、阖第吉祥、合府安康等;用于夫妇,常用双安、双福、俪安、俪福等;用于年节,春祺、春禧、春安、夏安、秋祺、新禧、新春吉祥、新年纳福等。 落款,包括作者署名和具名语两部分。署名要按照称呼的规范进行,比如晚辈对长辈的家书,晚辈署名“儿”“孙”“南”“甥”“外孙”等,也应小写、靠右。关于具名语,不同的对象用词也不同,通用的有顿首、顿上、拜上、拜、再拜、肃、白、上、谨上、鞠躬、泐等;对于父母尊长,一般使用叩上、跪禀、叩禀、谨禀、敬禀、敬呈等;对于丧家,一般用哀启、泣告、泣言等;也有不署名的,往往写上:知名不具、两隐、名心印、名心肃、两浑等。 日期,较早的家书往往年署干支,月日用阴历,若换算成公历还要查万年历。后来使用公历的多了,可以一目了然,最好是把年月日写全,否则,时间长了,连自己也不知道是那一年写的了。
以上是传统家书,主要是古代家书格式及写作规范,介绍这些,并不是要求我们现在写信使用这样的程式,而是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这些知识,这也是能够读懂先人家书所必备的技能,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了解传统家书文化。其实,晚清民国以来,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,欧美国家使用的书信格式也被介绍过来,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,中国民众开始大量借鉴西方文化,当然也包括书信文化。比如钢笔、圆珠笔和铅笔的引进,使书写工具更加轻便和自如,信纸和信封由竖写改为横写,不仅行文更加方便,而且也与国际接轨了。特别是近代邮政的发展,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通信自由,也推动了书信的写作。在这些方面变革的同时,家书的写作格式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,比如称谓、提称语、祝颂语、落款等都朝简化的方向发展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简化字实行,家书的写作也更加简化,有的只剩下传递信息的作用,许多家书已经看不出多少礼仪的元素了。 |
2023-10-27
2022-08-15
2022-08-17
2022-09-23
2022-08-13